之前发的公众号已经赠与一个朋友作游戏运营用。请大家取关。不必再关注。
未来可能会重新在这个博客发表一些东西。(可能性很小)
之前发的公众号已经赠与一个朋友作游戏运营用。请大家取关。不必再关注。
未来可能会重新在这个博客发表一些东西。(可能性很小)
如题。
2015年,这个blog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我自己也不怎么关心。甚至,宕机好几个礼拜都没意识到,只是偶尔要用这台服务器中转一些东西的时候发现已经『躺了』好久了。刚才打开一看,首屏还能刷出2011年的文章。
呵呵。。。
今年,失去了很多,但也得到了很多、学会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什么是可以大胆失去的,什么是必须坚持的。
2015年,还剩最后的一个星期了,我此刻的心情很平静。回首这一年,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怀念的。2016,相信能有所不同。
1003658 676 625059 1012010 676 810076995 545381 15935 410 27754367 1105 20331 34308507334
看看谁能第一个猜出来。
《飞机很安全,为什么还有人怕坐飞机呢?》一文的访问量:
每当有航班出事的时候,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就会有大量的访问。
然后,访问量就会逐渐下降直到下一次事故的发生。在百度指数,Google Trends上,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然而,这一次MH370事件,却得到了更多、更广泛的关注。百度指数上一度超越了《来自星星的你》:
我这几天也在Twitter上看到了海量关于此话题的讨论,远胜于之前我搜索过的几次空难。确实是十分离奇。法航447的黑匣子找了好几年才找到,KAL007更是等了十年才迎来真相。MH370究竟发生了什么,难免不是朝夕就能揭晓。此时传播的许多谣言都非常的荒诞幼稚。
推荐看几部片子:
法航447空难(2009年6月1日)
http://player.56.com/v_MTA4NjI3Njg5.swf
被苏联击落的KAL007(1983年8月31日)
http://player.56.com/v_NTQ5NDM4MDg.swf
法航8969被劫持(1994年12月24日)
http://player.pps.tv/player/sid/36W66RX2UF20/v.swf
整整一年多没有更新了。前几天在广州闲暇时把WordPress系统升级到3.8.1,所有的插件也都已经升级到最新版。
如今,RSS阅读已经被很多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时曾经十分火爆的微博,以及现在流行的微信朋友圈。我也不用担心会有多少人跑到这里来看热闹。Alexa排名掉到一百万开外,当时决心拿下7分得Page Rank,如今早已跌到5分,我也没什么感觉了。
现在平均每天有500的访问量,主要来自关键词搜索,12.2%是移动设备,其中,iOS和安卓分别占53.2%和46.8%;在2008年的时候,移动设备连0.01%都不到。
流量来源曾经大多数是Google搜索,现在大部分是百度搜索。关键词也都是一些我自己都想不到的。曾经趴在Google Analytics的Keywords Panel里面看这些关键词是我一个巨大的乐趣和灵感来源。如今,也是好几年都没瞧过了,今天一瞧,仍然是欢乐无比。我觉得,就拿每天看到的这些关键词来说事儿,就能写出许多内容嘛。
邪恶组:“华中科技男女比例”、“twitter找附近老外”、“rap骂老师的”、“胡**薇为什么不离婚”
正能量组:“软件工程师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转产品经理”
哭笑不得组:“几个贪官在飞机上谈往下扔100块钱的笑话”、“2013怎么最快搞死qq宠物”
还有一些看完后我想说两句的,比如:
“google adsense 高价 日文 关键词” – 你觉得adsense的高价关键词会用百度就这么轻易搜出来吗。。还要日文……
“make love 技巧” – 你真敬业!
“产品经理很累吗” – 正在考虑这个问题的,千万不做产品经理
“京腔怎么练出来” – 当年为了做SEO写的内容,果然直到今天都有人搜
“皇帝杀人那人要接旨吗” – 您是历史老师吗?多看看袁腾飞石国鹏,那是正道
“王千源事件完了后现在在干嘛” – 我也很想知道这小姑娘现在在干吗。
“无码aw网站” – 每次看到这种玷污我昵称的人就很愤怒!
“怎么才能搜到陈冠希的艳照门” – 都多少年了?这些年你一直在搜吗?
“小学生北京动物园游记” – 我体会到了你们语文老师的悲哀。我更体会到了北京动物园里动物们的孤独。
“张*性欲” – 我勒个去。这也有人搜。我还是帮忙打个码吧!
“家里自慰学校会处分吗?” – 北京人雾霾天出门不戴口罩会影响宇宙和平吗?
“外国人twitter写什么” – 多么单纯的求知欲,就这样被挡在了墙内,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社会主义失去了目标,怎么超英赶美?
“国际学生证办理为什么没有华中科技大学” – 根叔呢?
“南方人坏还是北方人坏” – 你最坏!
“华科教务处在哪儿” – 这你也要上网搜?我没有你这样的师弟(师妹)
“华中科技大学被踢出前十” – 被谁踢出去的?驴?
“千与千寻最后白龙和千寻能再相遇吗?” – 能!必须得!
“北京开假发票那个地方最多” – 去税务局问去
“劳伦杰克逊写给姚明的情书是真的吗?” – 这。。。姚明都不关心吧?
“冠希视频的密码是什么” – 哈哈哈哈,当年的SEO给我带来了10万IP,现在还有人搜。太执着了吧(同类关键词每天都有几十个)
看吧,写博客还是很有乐趣的。我会慢慢开始更新了。
太久不做coding需要放松一下。于是就做了个有趣的东西:微博Karma(如果进入的是WebStore首页,请在左上方搜索“weibo karma”)。其实一直就想做一个类似Page Rank的东西来鉴别一个微博博主的真实“能量”。经常看到有些微博博主有50-100万左右的粉丝,发出来的微博却几乎无人问津(零转发、零评论),于是就动手做了这个插件。
首先,明确一点,这个玩意只是一个玩具,需要不断改进。优点和缺点都是很明显的。人人都能方便的用,就必须用前端插件的形式来实现,但使用前端插件的话,就别指望JavaScript能获取和判断太多信息。其实,仅作为一个有趣的玩具来看,也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相反,若是想获得专业和客观的“微博粉丝互动频度”、“微博僵尸粉丝数量”数据,请不要盲目参考。举个简单例子,”@方舟子”(只是我做数据分析的客观结果,舟子老师的粉丝不要怪我)的微博后面很多人是在骂他,而这一部分数据JavaScript是无法辨别的,因此都计算到”@方舟子”这个微博的Karma里了。
同样,由于采用了一个简单的算法,因此突然爆红的微博也会导致Karma过高。比如某人说“梁博赢了我就切jj”,转发了30000多条,而他的粉丝只有几百人。这种情况在最新版中已经修复了:我去掉了最大的评论和转发数字来避免出现“Karma暴发户”。这样当然会导致所有人的Karma下降,但是不会出现一个普通博友超过韩寒的不正常现象了。
目前最新的计算方法是:
社交游戏方兴未艾,我不相信未来就一定是发行商的天下。于是,打算抛砖引玉,利用自家产品积累的一些数据,建立一个模型(非常不完善,所以期待大家各种板砖)。模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出一个预算(Budget),计算多久能够收回预算。地址:
http://www.magnetjoy.com/budget.html
目前的思路是,用预算,除以CPC(install,而非click,我们自己计算,在FB台湾,大概是0.3美金左右,FB自己的Ads CPC要考虑到Developer Dashboards中的Auth通过率),得到预算带来的直接安装用户数。结合我们自己的经验,发现一个普通的社交游戏,一般一个外界用户会带来X倍的自增长。姑且称为Organic Growth Users,把每天的自增长用户数,除以外界带来的用户数,得到的一个比例,姑且称为Organic Growth Rate,简称OGR。这个值加一,即是每一个外界用户带来的新用户总数。我自己算了一下,手头某个游戏,在台湾FB市场的OGR是2.12(广告)~0.70(互推),如果有其他渠道,肯定也有不同的比例。这个数值跟游戏的病毒性也有一定关系。
于是通过Budget/CPC*(OGR+1)可得知投入预算能带来的相应安装数。再乘以“安装转化DAU比率”,即可得到大概带来的均值DAU。这个比例根据我们的经验,一般在5%-15%左右。
拿到DAU之后,输入对应的ARPU,再考虑相应的成本(比如平台分成、服务器),就能估算收入。再用预算除以收入,即可得到『多久能够收回预算』。
以上模型,存在非常多不完善的地方,譬如没有考虑DAU随游戏生命周期的衰减;譬如没有考虑OGR会随着用户积累而有些许上扬。这两者优于对结果分别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所以我姑且认为他们可以『抵消』。但一个人的思维是局限的,还希望更多同行参与交流,可以添加我的微博:@awguo并在这条微博后讨论。或者加我QQ:20266077 交流。顺便说一下,我一直在寻找热爱社交游戏、互联网产品的同学,如果你是,一定要联系我哦~
本文写于中秋,征求对方同意后发出来了。是一些我对07、08年从事自由职业者时期的一些感受和收获。毕竟是很轻松的一次问答,如有异议,欢迎指正!
一、请问你自己在做自由职业者时的对当时那个状态的感受、有哪些重要的经验或收获?
这个问题有两种解读:一个是,问我现在对当时的感受;另外一个是当时自己的感受。
现在回忆起来,是觉得自由职业和创业有两种不同的感觉的,但都是我喜欢的感觉,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吧。自由职业的时候,生活非常自由、弹性,我有很多时间陪女朋友。但是,对产品、对项目,毫无控制力,也没有办法运作大的业务,这些都是创业之后才能体味的(回头我会介绍加入创业公司的价值);
而当时的感觉,则比较简单:自由、我行我素。跟你们现在很多自由职业者的感觉应该类似。
经验和收获,我觉得主要是两点:
二、现在你已经开始创业了,如果你的公司有工作外包给自由职业者的话,你对来接包的人有什么样的要求?给他们一些建议?
目前我们主要的外包需求在是美术这一块。我简单说一下吧:
三、做为发包方,你对有工作在兼职和完全自由的自由职业者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作为发包方,我其实并不介意对方是否兼职。本来自由职业就是一个对项目的契约而非对人。他并不是过来给我工作的。我只关心项目进度、质量、知识产权的完整,等等。其实能把#2中列举的几个点做好,我就很高兴了。
四、目前你们会有对自由职业者的需求吗?未来这种需求会有些什么可能的变化?
上面#2说过了。有的,主要是美术需求。未来也会是美术需求,变化不大。
其实对自由职业者的需求,有几个特点可以归纳:
(补: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沟通成本低”)
对于需要和团队进行紧密沟通的工作(比如产品设计、运营),是绝对不能找自由职业者做的。不是因为自由职业者能力不好,而是因为时间和沟通成本等因素造成这种选择必然会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