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Tag: 互联网
引导有意义的用户需求,拯救Web产品设计师
昨天和一位来自美国的Google工程师聊到中国市场,彼此交换了很多观点。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这位工程师透露的一条与中国市场关联不太大的信息:日本用户非常热衷于Feedburner这样的服务。我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数据,但我越来越相信这个结论:日本文化中对效率的追求和对工作的严谨态度的确会使Feedburner这样的工具类产品受到用户的欢迎。
同时,这条信息也再次佐证了许多人包括我曾经得出的结论:“中国互联网,目前还只是一个娱乐网、八卦网、无聊找事儿网”。
我无意讽刺国人,也不怕被人骂,只觉得这个结论令我们的许多产品设计处的很尴尬:我们花相当的心血制作的产品,到最后可能落得无人问津。在这样一个劳动力密集的国家,大家根本不关注如何用RSS阅读器来提高信息的质量、可信度和阅读效率,而是在无聊的重复性体力工作之余看看黄色小说、成人笑话之类。不是骇人听闻,分析一下百度和Google的搜索排行榜,看看哪些关键词是最“红”的就可以看出问题了。而据我所知,即便是这些关键词,也是经历了重重的过滤和筛选之后才得出的。
而根据Analytics的数据,我也在自己的博客或者(为平台制作的)小应用中发现,越是无聊找乐的、越是人身攻击的、越是男欢女爱的,就越受欢迎。刚才和好友聊天的时候,还感叹自己不应该当年给自己的搜索数据于朋友门看:大环境就是如此,我却阴差阳错地背了黑锅:)
前几天,kaixin.com被强行拿下,大家都在指责行业环境。我倒觉得,与其挨个在那些SNS里面把陈一舟臭骂一通,到不如真正想办法去改变我们身边的好友,让他们知道,互联网不是一种无聊的发泄工具和八卦渠道。告诉他们,要节约生命。
这几天,和Google的工程师合作,可以确认他们真的很注重用户体验的细节、功能的必要性和阶段性。但也同时为他们感到遗憾:许多不错的工具,根本就没有人会去用。Google在中国的流量,显然和他们的产品、业务能力不成比例。
作为一名Blogger,也希望凭借个人微弱的影响力来呼吁真正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开发者、设计师们,把这个行业本身的精髓(工具性和高效性)传播给周围的人:大学老师可以在让学生在假期尝试利用GMail、GTalk的许多特色来进行某一个研讨话题的沟通(邮件中的forward、cc、bcc都有许多用途);关心时事、新闻的人可利用Blog Search、Digg以及各类SNS来检验新闻的真实性并过滤掉一些花边无聊新闻。
当然,引导用户需求也应适可而止,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被脑白金忽悠一次,我们可以想办法救回他;如果一个人被脑白金忽悠了100次还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长生不老药,我们就应该让他买脑白金买到破产:)
很多事情只是一种姿态,支付宝支持Firefox指日可待
(注意,本文说的“支持”是支持Firefox的扩展XPI文件,不是GeaseMonkey类似的JavaScript代码绕过)
淘宝封掉百度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当然,也没必要相信修改一个Robots文件就能真正阻碍百度的索引,就如同我经常在我的Flash编译好之前加上一行文本并写上“Powered by awflasher.com”却根本无法阻碍别人破解一样。
淘宝这次似乎已经对它自身的威力产生了足够的信心,为此,它在表出一种姿态,一种推动互联网行业新陈代谢的姿态。
“姿态”是一张牌,先出者,往往就胜了一半(这也是为什么我把自己博客的副标题定位“姿态永恒”)。说的笼统一点,这是在顺应意识形态伴随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初中政治课本就讲过,封建社会终究要被资本主义社会所击溃,而真正的共产主义(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初级阶段)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人类文明也终究要往更加开放、平等、信息透明对称的方向发展。也许为了各自的利益,你我都曾试图去阻碍、去破坏,但历史的车轮终究滚滚向前。
在中国互联网疯狂娱乐化的大环境下,淘宝能开诚布公地为劳动者创造收益,就是一种值得尊敬的企业精神!其实,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虚虚实实”的眼球经济,我并无责怪他人之意,我只是对淘宝这种“先让他人致富,再求自身发展”的精神所感动。我06年使用淘宝、07年使用支付宝,越来越感受到它为用户所做出的努力。从购买更便宜的手机卡,到我自己印制个人名片,许多繁琐的事务只需要点击几次鼠标即可完成,我相信在未来更多普通人会切身感受到它的威力与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着“淘宝的精神”,我想,这种精神其实正是我们许多企业所缺乏的。企业领导者是否真的坦诚地去考虑集团内每一个人的利益得失?是否真正把你的员工当作一个渴望在职业生涯上取得成就的“优秀的人”?恐怕,很多时候答案是否定的。
总是有人会对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指指点点,我今天公开表示憎恶:我讨厌那些传统地、迂腐地、高高在上地调教式的口吻。那些年长者似乎习惯了传统的“垃圾网站+流氓推广”的思路,他们会仗着自己昔日几千万用户的流氓软件研发经验说你“完全不懂互联网”,却全然忽视了现在真正每天花12个小时上网的人他们到底在思考什么,他们到底在渴望什么,他们在被一款流氓软件浪费宝贵青春之后,是否还会思考什么……
今天,用IE使用支付宝时,在支付宝的登录页面源文件内,我看到一段颇为鼓舞人心的JavaScript语句,见此截图:
这里,支付宝对Gecko内核的判断已经充分预示着一个事实:支付宝启动Firefox扩展插件只是时间问题。我很早就说过Firefox属于开放意识形态阵营,一切开怀拥抱Firefox的行为,都是值得鼓励的。我这么判断的理由甚至可以说是只有做到足够开放和公正,才能顺应Firefox用户的百般挑剔。
这是中国在线交易历史上伟大的一步:金融服务人员一改昔日在高高柜台上不可一世的表情,变得如此坦诚与开放,甚至尽其所能满足我们每一个人的需要,服务于我们,与我们交换平等的信息。
我相信,这只是新城代谢的开始而已。
Yupoo终于收费了,不错
Yupoo今日的收费对国内Web2.0服务来说是一件振奋人心的消息。虽然和Flickr相比,Yupoo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但其用户体验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其他门户网站的相册服务。我个人认为,访问量高的博客均可考虑购买Yupoo的服务。
我不是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不过站在一名Blogger的角度,我想来分享一下Yupoo存在的意义:
- 客户端上传节省写博时间
使用Yupoo客户端上传图片对撰写图文混排的文章非常有用。无论是截图还是批量上传,Yupoo客户端为我省去了大量的不必要的Web操作。客户端这一块是我最喜欢的服务:提高效率就是延长生命。 - 稳健的图片负载能让博客的访问速度进一步提高
Yupoo既然要提供收费服务,肯定会投入更好的设备和带宽。至少我目前的测试来看,从北京网通到广州电信,包括教育网,访问速度都非常不错; - 更好的图片管理
我04年写博客的时候没有Yupoo,当时所有的图片全部是上传到自己的服务器上。起初还好,久而久之,大图和盗链让服务器“不堪重负”。更要命的是,每一次搬迁服务器,都得把这一大堆图片“打包带走”,十分麻烦。(现在我都没有想到万全之策来处理06年之前的图片)
当然,在Yupoo的官方博客,我们也看到不少反对的声音。对于所谓的“贴片广告”,我个人也很不喜欢。不过,一项互联网服务,能够直接收费,则意味着健康稳定的前景,更暗示着市场对(互联网)行业的认可。即使是免费的午餐,背后也有辛勤的汗水,有付出,就有被认可的那一天。
希望Yupoo在收费模式推出之后,能在产品上进一步狠下功夫,让更多的网友信服。
我国网民超过美国达世界第一
到处都是《中国网民数达2.21亿 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很好很强大么?其实我过人民早就超过美国、x国、x国、x国达世界第一并遥遥领先好多年了呢。
看看这篇文章里面留言的网民吧。要是这种网民的数量达世界第一,真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忧伤,到那时候,美国老头的World War III就要爆发了。
我们要看网民数量,更要看网民的平均IQ和EQ。人类文明啊,唉!
互联网:其实我们都很孤独
周末还算充实:
上午有幸见到了来自金蝶的个人知识管理专家萧秋水女士。据说她要和月光合作,写一本与“个人博客”有关的“扫盲科普书”(听说还会在书中引用我的博客作为分析“案例”);
然而,即便如此,我仍然感到些许孤独:上午和秋水聊了一些关于中文Blogger的话题。我们都认同,现在多数人并不关注互联网。互联网在中国,很不权威。虽然一直在发展,但即使三大门户加起来,恐怕也难以造成新闻联播那样的影响力。其原因并非《新闻联播》有多少人看(相信现在的小孩不怎么爱看《新闻联播》),也非互联网无法让更多人接触(现在的带宽接入成本非常低)。我认为,最大的原因就是互联网自身的混乱和无序。我们一再嘲笑电视台新闻的hypocrisy与保守,却缺乏有力武器去反击。互联网在大多数人眼里仍是一个娱乐网、投机网,而非媒体网、工具网。不信你问问周围的朋友,他们会最大限度地通过网络安排自己的日程出行、组织聚会么?恐怕你没有这样的时间去学习如何使用Calendar软件;你会通过网络表达作为一个合法纳税人对公共事业的意见么?恐怕你找不到高效的渠道。此外,互联网行业由于一些原因,既不能直接面向消费者盈利,又无法像传统媒体那样得到广告主的青睐,为了“生存”,就又会造成权威度下降:好不容易看到一篇不错的时评或者科普小品,旁边却来一张半裸的牛皮癣广告,潜意识里很难让人建立信任感。
下午则又一次有幸参加了Mozilla总部技术大牛、现W3C CSS组成员David Baron在清华FIT的技术讲座。或许是雨下大了,与会人数与我的期望相差甚远(我原以为“Debugging the Web”这样有趣的话题会吸引很多Web Developer)难道是大家都忙着抵制家乐福去了?参与者有一些是老朋友了,新人并不多。
PS:今天David的讲座还是非常精彩的,演示了Linux下通过vi调试CSS的“高效流程”,也给我们展示了在Firefox3最新的几个trunk中刚刚修正的一个渲染bug。
对效率与幸福的追求工具(一):计算机与互联网
我曾经非常彻底地失去效率和幸福,这也是我近年来“对效率与幸福追求”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希望这个系列的文章能让读者受益。转载请保留:http://www.awflasher.com/blog/archives/1163
在我的童年时代,计算机、互联网这些东西,一度被认为是“洪水猛兽”。尤其是家长们对孩子玩电脑的观点几乎都是“玩物丧志”。我并不否认电脑游戏挥霍了大量的青春,而我的很多朋友、同学也被网络游戏毁得一塌糊涂。但那是我们长期以来愚昧的教育思路的错误,计算机和互联网不应该背黑锅。
不管你是哪一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并且有潜力可挖掘的。因为,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电脑的出现,是为了释放人脑。当人脑得到释放之后,就可以去做那些更复杂、更有意义、更能使你感知幸福的事情。而这种“释放”的程度,取决于你是否足够聪明地利用计算机为你服务。
Web2.0的服务,SNS、RSS这些曾经只有Geek(姑且理解为技术狂)们所热衷的东西在产品概念设计、用户体验设计逐步草根化的大趋势下,必然会让每一个人从中受益。
其实,已经有很多非互联网行业的人们,从互联网上受益了。我进行牙齿根管治疗手术的经历让我体会颇深:许多牙医都在写Blog!没想到我在搜狐博客上随便搜搜就发现了不下10个牙医的Blog!而这些牙医们利用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一方面互相交流治疗技术,另一方面共同改善行业形象(这一点,我们许多做互联网Spamming的垃圾欺诈性营销公司应该向这些牙医们学习)。这样造成的沟通成本的下降,让更多的患者(比如我)能更顺利地找到合适的牙医去治疗(也就是消费)。我认为,这也就是牙医利用互联网的一种“monetize”吧。(这个单词原意为“将XXX定位货币”,在互联网行业种,我个人理解为“将虚拟资源转化为金钱”)
我相信,互联网改变(改善)生活,也许不在今朝,但一定在不久的将来。不妨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心目中计算机与互联网作为“改善生活的工具”的特点(最终目标):
最小化人(与)机交互成本,最大化人与人的社会沟通效率。
回李彦宏:评价一个搜索引擎的好坏是什么
百度老总李彦宏出了一道题:“评价一个搜索引擎好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位刚成为武大名誉教授的李老师,承诺将回答优秀者收作自己的研究生。我对这个虽无兴趣,但这个问题,确实问得挺好,让我有一种“回答欲”。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即便有再好的聚合器、分类网站、SNS网站,仍却没有一个人能离开搜索引擎。对于这个问题,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转载请保留:
http://www.awflasher.com/blog/archives/1081
我认为,任何东西自身的价值,一部分,在于它对外界所创造的价值。无论是百度或Google,总有人替搜索引擎埋单。这正是因为他们让别人受益。更何况李总问的是“好与坏”而不是“价值几何”,这意味着“搜索引擎对外界的贡献”,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
搜索引擎的业务逻辑非常简单:1、用户输入搜索关键词(信息)和逻辑(对信息的修饰);2、用户在结果列表中寻找结果并访问。对搜索引擎本身来说,这里面主要涉及到三个“外界”:1、用户(互联网行业的消费群体);2、在结果列表中的网站(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组成部分);3、现实社会
不妨来看看搜索引擎对这三者的贡献:
- 用户(User of a Search Engine)
对用户来说,使用搜索引擎的目的很明确:找到想要的结果。首先,一个优秀的搜索引擎应该支持用户有多种复杂的逻辑表述,并且准确地理解用户搜索的意思。毕竟,大多数用户都是非专业人士。他们不可能写出“A AND B”这样的逻辑表达式,他们可能会说“A和B”。不过现在,百度和Google都有自己的高级搜索(百度高级搜索、Google高级搜索),已经可以处理用户比较复杂的需求了;其次,好的搜索引擎应该返回“可靠”、“稳定”、“关联信息翔实”的网站结果给用户。用户一定不愿意看到无法访问的网站,也不愿意看到排版混乱的网站。而且,站在体验的角度来说,返回关键信息的最终出处应该是用户最喜爱的:这样的页面往往有更加精心的维护、更翔实的后续讨论等等。 - 搜索结果中的网站(Websites on the Search Results Page)
这些网站,包括他们背后的站长、团队、公司,都是互联网行业中最核心一些元素。搜索引擎作为互联网行业中的重要“交通枢纽”,当然有责任,也有义务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行业内人士所期望看到的)。对于一个大型搜索引擎来说,每时每刻都会有大量的用户经过“转换枢纽”进入相应网站。这对于网站来说,无疑是真金白银的利益,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若要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在这个利益权衡中的“赏罚分明”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让努力原创、讲究诚信、访问通畅的网站排在最前;让“漫天抄袭”、“访问蹩脚”、“木马遍布”的网站原理统统出局。而在这个决策中,搜索引擎本身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比较国内外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和百度,不得不承认Google在这方面就非常好:Google根据文章发布后的诸多“蛛丝马迹”,往往都可以正确地找出“原创”;对于可能有病毒、木马危害的网站,Google也会有一个提示,告诫大家不要上当受骗。
百度的权重制度一直让我很郁闷,作为一个商业公司,倾向自己旗下的产品(主要是贴吧、知道、空间)当然无可厚非。但这几个产品中原创之外的内容,也设定很高的权重,甚至高于原文出处,这就非常不好了。 - 社会(The Public)
除了这两个“外界”,搜索引擎作为一个巨大的“注意力”吞吐机器,已经具备诸多媒体的特性,更是需要对社会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比如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对于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群的保护与尊重等等。
综上所述,百度和Google其实都已经很好了,毕竟是上市公司嘛。只是细节方面,希望百度能更加大气。尤其是在销售、推广这一块,总觉得有点过分急切了。
一个好的搜索引擎,绝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输入-反馈信息输出”这么简单。它必须肩负的负责任与义务是巨大的,无论是想称霸亚洲语系的百度,还是想整合全球信息的Google,都任重而道远。
统计数据说了算 – 观察刚接触互联网的人群
昨天抛出一道问题,结果很多朋友参与讨论。非常惊讶,大多朋友都给出了正确的答案(第2楼的守护、第7楼的POPOEVER、第15楼的mousebomb)
而我实在是愚钝,在《魔鬼经济学》的作者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到点子上。顺便推荐一下我最近看的这本《魔鬼经济学》,这是一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好书,其原因并非它教会人们如何分析问题,而是教会人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分析问题。
确实,很多时候,人的结论,完全比不上统计数据可靠:任何人都会撒谎,如《魔鬼经济学》中所说,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中学教师,都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撒谎。这个时候,拿出数据,分析数据,比听什么言论都有说服力。
我用百度的相关搜索观察了两个有趣的关键词“是什么意思啊”和“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搜索情况,初步了解到了目前中国“刚接触互联网用户”的分布和一些需求目的。我先不说我的想法,再给大家留出一个“问题”:看看这两组数据到底表明了什么?看大家能发掘出多少信息(尽可能多^_^)
这两个关键词按照搜索次序的前20个相关搜索分别如下:
“是什么意思啊”的相关搜索 | “是什么意思”的相关搜索 |
|
|
“校内”和“饭否”的创始人王兴谈互联网和新媒体
很荣幸,周日中午在北京海淀五道口拜访了校内网的创始人、现在的“饭否”的创始人王兴。
本文目前禁止转载,可以连接。永久地址:http://www.awflasher.com/blog/archives/996
王兴是一个非常聪明、沉稳但又低调的人,至少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如此的。从05年至今,我见过许多创业团队的创始人:pplive的CEO姚欣、56的梁均,我所在公司的CEO谭晓星。仔细品味,这些创业者都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我敢肯定这种共性,是最终通向成功重要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