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北京工业大学的大二男生(06级),从5楼跳下,坠楼身亡。新闻媒体认为这是又一个被网络游戏害死的生命:
昨日上午10时许,北京工业大学一号教学楼北侧,秦波(化名)的遗体躺在碧草丛中,周身用布覆盖,多名警察正在警戒线内对现场进行勘查。二三十分钟后,一辆殡仪馆的金杯面包车载着遗体,驶离校园。
学生小刘介绍,上午8时30分许,他们正在一教内上课,同学们忽然都涌到教室窗口去,她看到一个大方脸的男生面朝上躺在地上。9时许,救护人员赶到,用心电仪测量后确认死亡,用布将尸体覆住。据了解,该男生是北京人,生前为建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06级学生,当日从一教的五楼平台处跃出,坠落到离楼约五六米远的泥地后死亡,而震灾哀悼日时工大的学生曾在五楼平台举行默哀仪式,目前跳楼事件发生后,五楼已经被锁闭。
昨日下午,工大建工学院办公室值班人员表示,死者母亲等亲属已经来校,目前正在处理后事。
我想了一些办法,在“校内网”找到了他的个人页面(并没有对外加密)。我看到有数千名校友去为他“送行”,我也留言表示惋惜。他最后一篇日志说了一句“对不起”,我回复,不是你的错,你不必对不起。错在害死你的人,和问题。
SNS的发达让我们可以近距离地观察一切。包括死亡,从某种意义上。以下是我的观察:
5月19日
这位同学在校内发表日志,向汶川地震受难者默哀。那时,我在天安门,也在默哀。
5月28日
这位同学发表日志,我不便公布标题,但大致意思是表达了对生活压力的困惑,以及对父母的歉意。并表达将要放弃生命。日志发表时间是2008年5月28日,7:57。
8:09,第一位同学通过手机回复,告诫他要冷静;
11:19,第三位同学回复,询问是否在“开玩笑”;
11:26,第四位同学回复,“你所谓的玩笑已经成为现实”
之后,回复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多是祝福的话。
我感到很悲哀。眼睁睁的看着一个生命就这样消逝。虽然是自杀,但是,是因为外因。这是多么可悲,可恨的一种杀人方式!
其实,网络游戏不是直接杀手……真正的杀手是这种愚昧的教育方式。这是多么的愚昧,多么的愚昧!
他选择了放弃生命,并为此赶到歉意,我们应该尊敬他。而我,作为从这种愚昧的教育方式中幸存下来的同龄人,则完全可以理解。
愿他,走好。
我也不清楚什么问题 不过不要着急归罪为愚昧的教育为好
绝不会是所谓的新闻媒体那样说的是网络游戏的罪.
整个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一句“教育制度的错”最省脑子,最省力气,也最能博得俗人们的认可。发牢骚他们很在行,想找解决方法根本指望不上他们。
很抱歉,虽然,从来就不是以发牢骚的态度来看问题。
我只能说,如果你有解决办法,请留言在此告知,望不吝赐教。
不知道为什么我尝试给你的博客trackback回来的时候总是出错。也许,这个问题的根源真的不仅仅是因为教育,而是中国家庭的封建家长制度、社会制度的不健全、通才填鸭式教育和“社会制度高速发展所带来的阵痛”共同产生的结果吧。有时我都不知道我会不会哪一天也走上这条道路。
看了你的文章,感谢你的review。
TB发布过来是因为我暂时关闭了TB……
每天受到太多的人肉Spam了……暂时无法解决
无视教育的人飘过~~~
我只想告诉你,同济校区今年已经跳了3个了…………
失望绝望最后的恶果究竟责任归咎于谁呢? 慢慢想想啊
“真正的杀手是这种愚昧的教育方式。这是多么的愚昧,多么的愚昧!” 说得好。
所以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玩游戏的天赋
不能简单的归结于”愚昧的教育方式”,承认我们教育很愚昧很失败,但若他游戏继续玩,考试不考,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照拿,最终他还是会被社会给扼杀.
这种是多方面的,整个社会都这样的,走到哪里都可以找到跳楼的理由.再次归咎于网游只不过又多了项网游毒害青少年的佐证.都是二极管思维.
我校(南方某校)这学期三名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结束了自己生命:两跳楼(男女各一),一负石沉湖(女)
可恶的是校方竟然封锁住了消息,家属事后一礼拜被通知前来处理后事
把自杀归咎于网络游戏的毒害是很可笑的,甚至就是校方不负责任的诠释
个人认为还是”高等教育”的极其失败–扩招”数量化”,教育”企业化”,”产品””统一化”…
还有就是学生本事对社会的过度焦虑(从他们其中一人的遗书中提及)
空虚 迷茫
小郭郭,很有文彩
ifgogo
我之前也看了那位同学的校内,他大学两年了,全部在玩网游.回头发现自己曾经立下的目标,梦想渐渐破灭,而自己的专业又没有兴趣.
没有梦想的人生,确实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但是,你的生命,不仅仅为了自己,还有父母,亲人,国家.
二十多年了,你只有索取,你为父母,亲人,国家做了什么了么?
还是觉得他的决定不明智,不负责.
晕,AW,鄙视你老给自己加站内tag的链接,给个校内的链接多方便啊。
哈哈
呃。。。这个…主要是对付转载的……当然,我以后会尽量改正,多谢哦
通过SNS,仿佛目睹这种残酷惨剧的发生现场。对于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选择了存活下来,他选择了离去。
只是两种选择而已,已经没有理由去评说了。
关键是这些选择的根源,以及眼睁睁的看着一件又一件的惨剧发生,可是根源却毫无变化。
似乎一个连环杀手,眼睁睁的看着他作案一次又一次,但是束手无策。
是价值观或者情商杀了他,或者说涂尔干所说的社会整合度,他没能融入他所生活的圈子,对自己的内心感情处理也欠缺,也没有求助心理咨询,只能以这种解脱的方法遁世。可是,勇敢的人不会这样,我不是很欣赏缺乏勇气的人,但我不得不敬重生命的离去。希望我们可以为这种社会文化做些什么
我就是北工大的,那天10点多在警戒线外边目睹了警察们把他抬进金杯车……他大概是一时冲动吧!太傻了。他才大二啊!只要生命还在,就总会有挽回的余地,总会有希望啊!可一旦生命没有了,就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了。1教房顶的平台我曾经还挺喜欢上去的……
有时候真不知道,是选择活着的人更勇敢,还是选择死亡的人更勇敢?
有人留言,这也是一种选择而已。
我觉得这文章逻辑有点问题
文章归因于教育的失败,可是通篇没有读到前因后果
AND,你的文章确实是只能连到你的其它文章。。。没有给任何一点这个同学的信息,想去看都看不了,真讨厌。。。
今天中午某台播放《奋斗》,我赶上了第一集,才知道因为游戏而自杀的人可以算一个普遍现象了
我不知道这位同学有没有看过奋斗,如果看过,他大概有模仿的成分吧
想到当初在大学每到考试的时候,我就想人间蒸发、想离校出走。今天跟我的校友兼老公讨论,才了解我这种情况也是个普遍现象。
AW留言说“不是你的错”,我在想,对于这样一个认为能“一了百了”的人,在他走后,仍然把错算在他头上的道貌岸然er们,是不是太冷静了?
多年的教育教给我们分辨对错,我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我们背负着父母亲人的期待,我们以为自己可以解决一切……或许成人之后的担子来得太快了,或许我们太脆弱了,或许我们只需要一点宽容的力量挺过去……
我只能庆幸的说一句,我还活着
那么,你认为,拍《奋斗》的人了解80后么?
(我没看片,不好下结论)
这个,我也没有看全,从大多数看过的人的的反应来看,它能代言一部分人,
我个人并不推荐《奋斗》,或者你要看的话也别往80后这个字眼上靠
文章写的不错,80后是颓废的一代么
怎么愚昧,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