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北京10月28日的凌晨1点整。那个夜晚下了罕见的雷雨,雷声和闪电让我觉得仿佛就是Andy重获新生的那个夜晚。那个夜晚,我把《肖申克的救赎》看了两遍,把书的第四章阅读了一遍。
《肖申克的救赎》中,Andy的生活姿态令我敬佩。对任何他人看似没有意义的事情,Andy都可以投入自己的热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肖申克这样一个自由被终身剥夺的监狱里,人们的生存寄托在外界看来是如此平淡与滑稽:有人雕刻了耶稣的三个时期,有人收集钱币,有人集邮,还有人收集到三十五个国家的明信片。甚至,人们开始放纵自己,性欲得不到满足的犯人们以“鸡奸”来获得满足。Andy不畏惧“姐妹花”的“淫威”,宁可一死,也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实在令人感叹。
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你是否已经放弃了自己对某种姿态的追求?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我少年时应该看过,由于影片译名的不统一,渐渐淡忘了。这次我以为自己是第一次看,却发现某些情节似曾相识:可能是年少的我仅仅关注Andy掘墙越狱和前后的逻辑漏洞吧。
然而,当我再次认真地看完这部电影,反复体味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时,我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根本就不是一部越狱动作片。
非常喜欢这句“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我斗胆自己用中文诠释如下:“胆怯令你步入囚牢;希望助你获得自由”。这句话,给人以无限希望,哪怕仍在牢笼之中,哪怕被世人所抛弃。当然,倘若不曾经历绝望,或许无法找到如此强烈的共鸣。回首我这二十多年,亦曾如此起伏:顺利的童年,不错的学业和同龄人少有的早恋体验;然而,也遇见如暴风雨般的“家破人亡”,以及被心爱之人反复抛弃之痛。
以致于,当我独自一人看到Andy重获新生的那个夜晚,不禁泪流满面。这是一种无法与人分享的愉悦;这是一种无法与人分担的忧伤。然而,这一刻的感觉,却是如此的真实。
至少从心灵的深处,我找到了“Hope can set you free”一般的共鸣。让我以原著里的句子来作为结尾吧:
我当然记得那个小镇的名字,齐华坦尼荷,这名字太美了,令人忘不了。
我发现自己兴奋莫名,颤抖的手几乎握不住笔。我想惟有自由人才能感受到这种兴奋,一个自由人步上漫长的旅程,奔向不确定的未来。
我希望安迪在那儿。
我希望我能成功跨越美墨边界。
我希望能见到我的朋友,和他握握手。
我希望太平洋就和我梦中所见的一样蔚蓝。
我希望……
呵呵,这部片子很好看哦,有机会我也写一篇影评
还有出狱后无法适应而自杀的老人。。。
这部片子值得看很多遍
其实他的鹦鹉也很惨的……
如果他能带着鹦鹉出来 也许还不孤单 呵呵
可是,如果他带着鹦鹉出来,也许会多一只小生命一起自杀了。
那也好于孤独地离开 😛
双双死去 vs 孤独离开
唉
prison break里面江湖大盗可怜的小咪咪….
那是八哥 谢谢
美时还是别写这些吧!
点缀点缀。生活不能太过理性,有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些改变。
我电脑上的这部片子一直没删.
我是上个月从别人电脑里复制过来的.片中ANDY故意放不知名的歌剧音乐的那段让我流泪了.
我总认为,越狱在模仿《肖申克的救赎》,虽然我在看越狱在前.
我以前看过一个人如何在文革中渡过监狱生活而不至于疯掉或自杀,比如做算术题,自创小游戏,每天从墙上抠掉一块石头,能找到没意义的事可做,也比疯掉或自杀要好.
那段音乐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我也有同感,越狱给我感觉有种想教育人家犯罪的感觉,但是这部电影却有一种心灵的救赎感,让人有希望。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两三年前,英语老师作为教学片给我们放的这个电影。当时说实话,没有太大感觉——知道有一天,母亲看到这部电影竟然叫好!我开始想他到底好在哪里。
也许那种情景、那种感觉、那种心情,不经历过,你永远不知道怎么办的。
我至少看了5遍,绝对喜欢这个片子!!!哈哈!!!
真欣赏他泰然的态度
这部电影在后来的评选中,成为美国90年代以来最受欢迎的影片。
可惜当年在奥斯卡遭遇阿甘正传,似乎没有获得什么大奖;不过回头看看,阿甘正传远不如本片经典。
是的,那个老人出狱后,在旅店吊死自己。并写在“我曾到此”。而后来Red也到了那里,活着走出那个地方,奔向他和Andy约定的地方
尽管越狱第一季模仿的不怎么样,仍然是一部很不错的美剧,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肖申克的救赎的成功。
《越狱》一看就知道十有八九会逃出去,《肖》我是开始有预感,但是直到最后才证实,而且当时那感觉实在是难以形容。《越狱》里的人物表情实在太死板,从第一季到第三季Michael的眼神和表情没变过,后来都有些厌烦了。
不错,看了两遍,推荐给人家,他们都挺喜欢。意志、精神、对自由的向往,很激励人呀!
看完文章,我想,所以,不要被禁锢 在自己的恐惧里。
不要把《越狱》放到《肖》这样一个高度 – 除了肉眼看得到的情节有些相似,后者心灵上的震撼是无法比拟的、
没有看过《越狱》,不过目前的舆论来看,这已经沦为一部通俗美剧了(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很主观地觉得看得人太多了,再看就没“个性”了)
这部电影一直在我的硬盘里,不舍得删。它没有刺激的动作,有的是一种旁白的细细到来。一种给人以心灵震撼的轻轻细语。它是一种境界,一种让人怀念的茶香,清新不带一丝腥味。andy在狱中的生活,慢慢的讲述,没有结局,有的只是希望。
ps:我很喜欢你的这篇,可否使用?
欢迎转载,不过请保留出处链接:)
这是当然了!
《肖申克的救赎》VS《阿甘正传》:
两部都各领风骚。
但我更衷情《阿甘》,它能给予人们更多面的启迪和引导。
有生命在说话,性情里的世界,率直而动容
hi, JiaJia, thanks for your comment! I am actually looking for you these days.
不是北邮的吧?
第一次看是去浙大找我家大花玩,坐在寝室除了看片子就没啥乐趣了
这个时候
他推荐说,看,男人必看的十部片子!
《肖申克的救赎》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我想这是“姿态永恒”的来源吧
不能这么说,因为在我确定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没有仔细看《肖申克的救赎》呢。不过,这确实可以作为一个见证。
看到他爬出来的那个场景 ,当时激动的流下了眼泪,怎么说呢,就是记忆挺深刻的
不错的片子,我是在旅行途中看的,一开始我以为是部苦大仇深的片子。而片子最后突然的峰回路转实在是令人叫绝
这部片子俺看过十几遍了,每次都给自己以激励…
后来翻拍的越狱,完全不同的主题,那种励志的感觉荡然无存啊
男主角无论遇到什么都抱有希望的活下去,把自己最好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人生的意义!一个只要活着就救赎自己和他人的人,要自己的一生都有意义的人!让我很受激励。。。。
有感,无语.
今天是初2,在家没事随便看到了这部电影,感触很深。我只对一件事发表评论,就是安迪同瑞德说的:我错了,人虽然不是我杀的,但我不应该把她赶出家门。
生活和梦想其实不矛盾,用荒诞的表现手法就可以令两者融为一体了,问题是,这种做法是否合乎道德标准和法律规范,也许这种吹毛求疵的毛病本身就是荒诞的。
《阿甘》因为获得奥斯卡,我在她刚播放的时候就看了,而这部我现在认为经典的作品却是借《越狱》的光,06年才得以看到。
2部各有千秋,但肖剧的某些细节却打动我,使我无法忘怀:
为狱友换取了狱外阳台上的啤酒,那一丝满意的淡淡的微笑;
坚持2年终于收到一批图书和音乐,违反狱规将美妙的音乐带给狱友,在典狱长的警告下更是放大音量,那不惧的表情;
成功越狱之后在银行将典狱长的罪行文件交给别人时候的无法痛快表达的快感;
在太平洋小岛见到自己的老友时的开心……
。。。。。。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ie;
hope is good thing.
影片的背后蕴含了许多的法律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肖申克的救赎早有耳闻,今天晚上才看完.非常有震憾力,令人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阿甘正传倒是看过有些年岁了,看过之后也是令心灵得到净化的感觉.二者孰高孰低,我觉得没有定论吧,这样经典的片子,并不能用谁高谁低来比的,应该说各有所长才对吧。
如此不动声色
叹服他的狼子野心
如果非要说说”阿甘”与它
异曲同工的地方是执著!
也许最近自己就浸润在这种状态中
所谓”心里想的是什么,眼睛里看到的就是什么”
与其说我们选择了作品,还不如说是作品选择了我们,那些心中需要解答的我们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
昨天回家,明天走.
谢谢你曾经耐心的倾听,及后来的果断…其实是太麻烦了…
但还是想说谢谢,因为我看了本书,发现学会倾听其实挺不容易的.
不管是谁,看到就好.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部影片时,很不理解为什么老师要我们看这个。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老师让我们看的是对“自由·意志·精神”的向往,以及为了达成目标所作出的牺牲,和成功后的喜悦!
How great !!!
死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活
来世间一趟不容易,enjoy all we have
珍惜拥有的一切
那一刻和你有相同的感觉
百看不厌!